1、游子吟唐·孟郊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2、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3、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(资料图片)
4、词语注释(1)游子: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。
5、(2)吟:诗体名称。
6、游子吟(3)游子:指诗人自己,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。
7、(4)临:将要。
8、(5)意恐:担心。
9、(6)归:回来,回家。
10、(7)言:说。
11、(8)寸草:小草。
12、这里比喻子女。
13、(9)心:语义双关,既指草木的茎干,也指子女的心意。
14、(10)报得:报答。
15、(11)三春晖:春天灿烂的阳光,指慈母之恩。
16、三春: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,二月为仲春,三月为季春,合称三春。
17、晖:阳光。
18、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、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。
19、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,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。
20、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,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。
21、有谁敢说,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,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? 3创作背景《游子吟》题下孟郊自注:“迎母溧上作”,孟郊早年漂泊无依,一生贫困潦倒,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,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,便将母亲接来住。
22、诗人仕途失意,饱尝了世态炎凉,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,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,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。
23、[2] 4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开头两句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”,用“线”与“衣”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“慈母”与“游子”紧紧联系在一起,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。
24、三、四句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,通过慈母为游子赶游子吟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,深化这种骨肉之情。
25、母亲千针万线“密密缝”是因为怕儿子“迟迟”难归。
26、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。
27、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,不作任何修饰,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。
28、最后两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是作者直抒胸臆,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。
29、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:儿女像区区小草,母爱如春天阳光。
30、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?悬绝的对比,形象的比喻,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。
31、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,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。
32、直到清朝,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:“父书空满筐,母线萦我襦”(史骐生《写怀》),“向来多少泪,都染手缝衣”(彭桂《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》),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非洲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